疫情防控、病毒檢測、疫苗研發(fā)……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引起了人們的空前關注。生命科學是21世紀重要的自然科學學科,關乎生命健康和民生幸福。生物和健康產業(yè)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成立于2012年,是學校首批成立的院系之一。建系以來,南科大生物學科快速高質量發(fā)展。2018年,獲批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點;2019年獲批生物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快速完成生物學科的本科、碩士到博士、博士后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建。在南科大十年校慶到來之際,我們采訪了生物系主任陳煒,請他談談他與南科大的故事,談談生物系的現(xiàn)在和未來。這也是他出任生物系主任以來,首次接受我們的專訪。
初心不改:解碼生命信息,一路向南不懈奮斗
2015年4月,陳煒受邀到南科大進行學術交流。他回憶道,在南科大校園里閑逛時,看到的是綠意盎然的校園和充滿朝氣的學生。在教室里,老師們用英文授課,學生們的英文水平也出乎他意料的好,并在課下主動討論著問題,這跟他印象中的國內高校有很大不一樣,讓他感到新奇。
讓陳煒感到新奇的還有深圳這所快速崛起的城市。訪問時,有一天已經晚上11點,在從校園回住所的路上,他發(fā)現(xiàn)一個公交車上擠滿了人,這讓他很驚訝。司機對他說:“深圳人都很拼?!边@讓他很受觸動,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深圳人拼搏進取的面貌和深圳發(fā)展的前途。2015年到訪南科大,讓他有了一種加入這座城市的沖動,他希望自己能加入這樣一個永遠拼搏、永遠在進步的城市,成為這個城市中奮斗的一員。
陳煒回國前曾先后任德國馬科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yī)學中心醫(yī)學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所基因組中心主任、德國馬科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yī)學中心兼柏林夏洛蒂醫(yī)學院終身正教授。從事系統(tǒng)生物學及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近二十年的他,在基因調控與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領域發(fā)表過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國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140余篇,總被引用次數(shù)超過20000,H-index達到62。雖然在國外學習和工作多年,但是陳煒一直尋找著合適的機會回國發(fā)展。上大學時,他和當時很多青年人一樣,希望從事科學研究,以后也能為國家科學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些力量。經過一番自我探索,他確定了自己想要一生鉆研的科研方向。他說:“生命信息像一個密碼,我很享受去解碼的過程?!?/p>
在訪問了南科大后,陳煒感到,南科大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實現(xiàn)價值的地方,于是果斷應邀回國,在2016年3月辦理入職后,8月便舉家扎根深圳。堅定地選擇南科大,首先源于他對南科大辦學理念和機制的深深認同,這不僅讓他快速融入南科大,而且正在起步發(fā)展階段的南科大也給了他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此外,在國外時,陳煒也參與了很多科研平臺的創(chuàng)立,從“0”到“1”創(chuàng)造和建設讓他有很大的成就感。加入這所具有巨大潛力和發(fā)展空間的新興高校,他期待自己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驚喜和奇跡。
以人為本:拓展交叉研究,牢筑學科基礎
生物系教師在做實驗
南科大生物系以創(chuàng)建國際先進的教學科研基地為奮斗目標,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和科學研究為己任,力爭在科研成果、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科技產業(yè)化等方面實現(xiàn)快速發(fā)展?,F(xiàn)如今,新技術層出不窮,學科交叉趨勢明顯,數(shù)學方法、物理方法、計算機技術等與生物學科交叉研究結合得越來越緊密,面向未來抓住機遇對學科發(fā)展尤為重要。陳煒說:“南科大院系之間的聯(lián)系很緊密,院系配合很好,生物系正在聯(lián)合不同學科背景的教授圍繞核心關鍵問題開展跨學科合作研究,從不同的學科手段和角度處理、解決不同問題。”
關于學科建設,陳煒思路也很明確。他認為學科發(fā)展最根本在于人才。在2018年擔任系主任后,陳煒在學科發(fā)展上的重要著力點便是人才隊伍建設,尤其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完善生物系的人才梯隊。陳煒表示,“院系引進人才不僅要看實力,同樣要看人才的研究方向和領域,人才戰(zhàn)略只有緊緊圍繞生物系的辦學目標,院系的跨越式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蹦壳埃锵狄殉醪浇ǔ闪艘再Y深教授領軍,科研活躍和發(fā)展勢頭強勁的副教授為中堅力量,年輕助理教授為前鋒的一支國際化高水平的教研序列隊伍。
“南科大生物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開拓,做更多從0到1的工作,開拓并引領新的研究領域?!标悷樥f。除了甘于坐冷板凳做基礎研究,生物系也積極和國內外企業(yè),尤其是深圳企業(yè),如華大基因等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進行技術轉化等,并與深圳市學術界和產業(yè)界開展更好的互動。
陳煒表示,“現(xiàn)在生物系在學科積淀和牢筑基礎階段,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還在持續(xù)優(yōu)化提升當中。生物系將努力用五年時間建設國內一流和具有國際特色的生物學科,為國家省市的生物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
以生為本:興趣領航學子成長,理想指引科學報國
生物系學子在做實驗
在學生培養(yǎng)上,如南科大其他院系一樣,陳煒要求系里本科生參與到實際的科研工作當中。在此基礎上,生物系也探索成立了“創(chuàng)新挑戰(zhàn)班”,讓有更高科研追求的本科生有更好的科研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上,生物系要求學術大咖進一步通過課程和相關學術活動下沉到低年級,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根本,為學子營造濃厚的學習鉆研氛圍。
在陳煒看來,系里的教授們首先是教師,培育學生是他們的重要職責和使命。他要求系里的老師們將培養(yǎng)學生放在第一位,同時也以身作則,對于自己指導的學生,他總是不放過每一個讓他們鍛煉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在陳煒的課題組,有本碩博各個年級層次的學生。除每周末定期的組會外,他將課題組按研究項目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天上午都會和不同的小組交流最新的研究進展。他并不會因為本科生還在打基礎對實驗對研究不甚了解就放松對他們的指導,而是要求所有的本科生必須參加和作分享。在到校外交流時,陳煒也會帶上課題組的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視野和機會。他建議同學們主動爭取機會和資源來鍛煉自己。陳煒很期待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特點規(guī)劃自己的道路,他愿意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生物系,像陳煒這樣的導師、這樣帶領課題組的教授還有很多。
眼下,新的一屆南科學子已經來校。陳煒表示,“從高中到大學是一個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自我成長探索的過程。理想決定了未來的高度,而興趣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他建議學生“以興趣為導向,這樣今后的發(fā)展才能更好地堅持,并感受到快樂?!彼J為,南科大學生入校后不分專業(yè),最晚大二下學期才分專業(yè)的做法,為同學們進行充分的專業(yè)探究和自我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他建議學生充分利用好這一段時間,可以嘗試加入不同教授的課題組去發(fā)現(xiàn)興趣所在。
此外,陳煒認為國外的科學研究經歷對認知的提升和今后的國際合作有重要作用。他建議同學們抓住機會,在疫情結束后到國外頂尖大學參與較長時間的交流活動,在實驗室里開展較為深入的研究,讓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提升。他認為,知識積累只是一方面,走出國門,可以看到更多科學前沿的內容,感受不同的文明、科學文化及思維方式差異,探索和了解更多的科學視角?!俺鰢菫榱烁玫貓髧?,他鼓勵南科大學子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理想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大有作為!”
生物系發(fā)展大事記:
2012年
4月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成立
11月 首次獲得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金獎
2013年
3月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獲深圳市發(fā)展改革委批復建設
2014年
3月 獲教育部批準設置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生物科學專業(yè)
2015年
1月 深圳細胞微環(huán)境細胞重點實驗室揭牌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召開,標志著我校第一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成立
1月 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專業(yè)首批本科生畢業(yè)
3月 首次獲批生命健康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5月 召開南方科技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專家研討暨論證會
8月 與澳門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實現(xiàn)研究生培養(yǎng)零的突破
2016年
3月 與著名相機制造商尼康公司共建華南地區(qū)首個“生命科學成像示范中心”
4月 獲批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物科學等本科專業(yè)學士學位授予專業(yè)資格
5月 生物系獲批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專項建設資金
12月 生物學科入選“廣東省新增優(yōu)勢重點學科”
2017年
3月 實驗動物中心成立
6月 “植物表觀遺傳前沿機制海外青年英才研究團隊”入選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
7月 南科大-北大植物與食品聯(lián)合研究所成立
9月 廣東省細胞微環(huán)境及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經批準籌建
2018年
5月 生物學科獲批國家碩士點、博士點授予權,快速完成人才培養(yǎng)體系
10月 黨支部獲全省教育系統(tǒng)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案例二等獎
11月 南科大冷凍電鏡中心正式揭牌,將成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冷凍電鏡設施中心
11月 生物學入選廣東省高水平重點建設學科
2019年
9月 生物系首次獲批孔雀團隊
9月 生物學科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20年
1月 南方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聯(lián)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3月 生物系獲批廣東省普通高校植物細胞工廠分子設計重點實驗室
采寫:苗雪寧
圖片:張曉燕、李田恬
通訊員:付文卿
編輯:勞湘雯
主圖設計:丘妍